听新闻
放大镜
公诉人成长笔记 | 翁婷婷:知不足而后勇
2021-12-06 10:13:00  来源:宿迁市检察院

  2009年我通过司法考试,2011年到控申工作,主要办理刑事申诉案件,审查法院的判决、裁定及检察院的处理决定是否准确。期间虽参加过上级院组织的比赛,对刑法和刑诉法也进行过再学习,但鉴于控申案件类型的限制,对刑检专业化知识及办案实务仍有许多疑问。

  司法责任制改革后,我有幸加入刑检部门,办理的第一个刑事案件是危险驾驶。那是在老公诉人眼中最简单不过的速裁案件。在前辈的指导下,我一页一页审查卷宗、一步一个程序往前走,当我最后在办案系统中点击送案时,内心却充满了紧张和不确定。危险驾驶是不是发生在道路上?是不是机动车?酒精含量检测是否准确……我将该案从头到尾又审查了一遍,再次确认无误后,才放心地点下了按钮。此时深有感触:法律规定、司法解释和指导案例只是基本功,更深层次的是法学理论素养及应用,这将直接影响一名公诉人的能力和水平。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深知,之所以在送案时内心充满不确定,就是因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办案经验欠缺。但是经验的取得是没有捷径可走的,理论素养的形成更需要经年累月的实践与积累。

  为了弥补自己落下的短板,我不断恶补刑法专业知识,在忙完科室工作之后,每天抽出一些时间听法学大家讲解理论知识,加强对罪名的学习、对程序的学习,并思考自己办案中遇到的相似问题,通过请教同事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同时,我发现参加部门案件研讨能够帮助自己快速地汲取知识、促进理解和消化。承办人在联席会议上发表自己对法律适用和案件定性的理解,能够帮助自己拓宽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通过参与研究争议焦点,不断丰富自己知识储备、强化对法律的理解和适用。

  所以在刚进入刑检大家庭的那段时间里,每次的案件研讨我都会参加,做好准备、提前思考、详细记录。得益于在办案中学、思、悟的良好习惯,我有幸在今年的刑检专业化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

  知己知彼而后知不足。一方面,通过比赛接触到各县区院的公诉人,虽然我们是竞争对手,但他们迅速敏锐的反应、能言善辩的口才、精深广博的学识、审慎认真的态度,无一不是我学习的榜样。另一方面,比赛考查的案件类别触及了自己平日的薄弱区,让我看到了平时学习的局限性,如何查漏补缺以提高业务能力,是我接下来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回首十余年的检察工作经历,三年政工工作让我快速完成了从学生到检察人的角色转变,八年控申工作让我学会如何更好地与当事人沟通,三年多的刑检工作让我不断尝试、突破自己。

  知不足而后勇。公诉人的“优秀”是从每一份法律文书、每一次出庭中日积月累的,勤劳刻苦是磨练公诉人心智的必经之路。作为一名检察人一定要牢记“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以初心重新出发,以专注赢得专业,以精心创造精致,把正在干的事作为最重要的事,脚踏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文 | 翁婷婷)

  编辑:卢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