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倒计时30秒的提示音响起,我转换思路,再次总结己方观点,当显示屏时间进入5秒倒计时,我结束了发言,时间刚刚好。走下辩论席,内心无比坦然,一如每次结束庭审走下公诉席一般,如果说有什么不一样的话,那便是多添了几分紧张……”李猛说,“十佳公诉人”的称号一方面让他准确认知自我,不妄自菲薄;另一方面,也让他清醒地看到了不足和短板,不得意忘形。
在不断纠错中打磨细心
调入公诉科之前,我在侦查监督科工作了两年八个月。自恃有了办理批捕案件的经验,心想办理公诉案件还不是信手拈来。在这样的心态下,我开启了自己的公诉人之路。然而在办理第一个公诉案件时,就因为制作的起诉书中出现被告人前科情况、出生年月错误、法条引用有误等低级错误,而被科长痛批一顿后直接打回,当时的感觉真的是“当头一棒”。既因为出现错误而羞愧难当,也庆幸在文书印发前被科长及时发现并纠正。接下来的几个星期,我得了电话恐惧症,只要办公室的电话响铃我就紧张,害怕是科长的纠错夺命call。但也正是科长的“严格挑剔”,让我开始正视自己,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公诉人,必须“夹起尾巴”重头开始。
“法律因为严谨而公正,容不得半点马虎。”科长的话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以人民的名义提起国家之公诉,这是充满正义力量的事,需要十二分的严谨和细致。我开始认真分析总结,有些错误是粗心大意所致,有些错误则是业务不精所致。我找来多篇优秀起诉书、公诉意见书,仔细揣摩文书的格式、用语;认真学习《公诉人出庭的方法与技巧》《审查起诉的原理与方法》等办案实务书籍,通过不断地模仿、总结,逐渐掌握了审查起诉案件办案要领。为了解决粗心大意的问题,我将便利贴贴在电脑边缘,提示每次制作文书时需要核对的事项。经过反复刻意的训练,出错的概率越来越少,挨批评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少。
在出庭公诉中锻造恒心
开庭是公诉人的日常工作之一,但是开公诉考核庭则是对公诉人个人能力的全方位考察。2016年11月,在调入公诉科四个月后,领导通知我准备参加当年的公诉考核庭评比竞赛。作为一名公诉新人,我顿时感到压力重重,反复问自己我可以吗?万一出现失误怎么办?在重重顾虑之下,我多次想找领导把这个光荣、艰巨的任务交给科里的老公诉人,但锋从磨砺,这个第一次总要迈过去。
既然无法改变那就坦然接受,打败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正视它琢磨它攻克它。我从领导那借到一本《国家公诉人出庭指南》,如获至宝。这本书归纳了庭审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给出应对的方法和法律依据。从书中学理论,再回到卷宗预判辩点,一遍遍的推演庭审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和应对措施;认真准备讯问提纲,力求用简短的问题,揭露被告人的犯罪事实;一遍又一遍的修改公诉意见书;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开庭时的注意事项。在认真准备之下,我顺利地开完考核庭,在考核中获得三等奖,这也是我成为公诉人获得的第一个奖项。
经历此次考核庭,我明白一个道理:许多困难都是人们凭空想像出来的,不自信的人总是容易被自己的想象吓倒。我们需要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持之以恒的坚持,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结果往往不会差。
在办理案件中坚守公心
刑法的魅力在于精准地惩罚犯罪,罪刑相适应是基本原理,在实际工作中却很难把握。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轻罪与重罪,差之毫厘,案件当事人的人生走向可能会大相径庭。公诉人必须要有一颗公心,跳出自己的情绪,着眼证据审查,精准指控犯罪,做到不枉不纵。
随着办案经验的积累,我对案件的定性更加谨慎,遇到新类型案件,我会进行法律检索,收集指导案例、典型案例,加以归纳总结,和在办的案件进行比较,理顺法律关系,吃透该类案件的法律规定,保证所办案件的质量。在办理一起31人的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案件中,公安机关移送以涉嫌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向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接收该案后,我认真分析各犯罪嫌疑人的具体行为,针对不同被告人的行为分别以“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提供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工具、程序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提起公诉,并得到法院采纳。
我始终认为一名好的公诉人必然是一名好的辩护人。在办案中,我常常将自己置身于辩护人角色,设想如果我是辩护人会从何处进行辩护,案件中存在哪些漏洞。通过这种角色互换,我能够发现案件的争议焦点,预判辩点,同时也能跳出思维局限,以更加公正的态度审视案件。
曾以为案子办多了,经验积累多了,自然而然就可以成为办案能手,我亦常以“神枪手都是子弹喂出来的”聊以自慰。金秋十月,我到省检察官学院接受培训时,一边聆听检察“大咖”授课,一边反思自己办案中的得失,深刻领悟到不懂得思考和总结的人,只能是“流水线”上的工人,难以成为检察“匠”人。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未来的检察生涯里,我仍将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