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公诉人成长笔记 | 刘勇:沉舟侧畔千帆过
2021-11-08 09:26:00  来源:宿迁市检察院

  多年以后,当褪下检察制服,走下公诉席,面临退休那一刻,我肯定要回想起2008年的秋天,领导带我去观看辩论赛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那会儿刚到检察院工作,正巧省检察院组织全省公诉人辩论赛,当时是每个市组织一支队伍,其中一轮赛事在宿迁举办。比赛的内容如今已全忘了,我市上场的队员也记不清是谁了,但整场比赛的氛围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两支队伍围绕着一个小案例唇枪舌剑、针锋相对,我作为其他业务条线的旁观者也听不出孰高孰低,只感觉气氛倒是挺热烈的。当时我心里就在想,作为一名公诉人还挺有意思!

  后来直到自己也站在了辩论席,才发现,临场能够举个恰当的例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顺便让听众会心一笑,是多么艰难啊!

  2010年,全国十佳公诉人竞赛结束,我省占据三席。三位获奖选手赢得了众多赞誉、掌声和鲜花,作为非刑检部门人员,除了表示佩服当时心中还有几分艳羡,就在那时我悄悄在心底埋下了一颗种子:有朝一日自己也能站在公诉席上。

  那以后,我更主动的和公诉部门同事接触,无论在走廊、电梯还是食堂,只要遇到他们,我都会主动上前找其探讨热点刑事案件,聊一聊社会百态。有时甚至毛遂自荐,主动跟班公诉人去提审,通过近距离接触案件办理,熟悉办案流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案件于我具有自然的吸引力,我总是会沉浸在不同类型的案件中,除了探究法律问题,很多时候会从当事人的角度,去感悟不同的人生选择,“我们办理的不止是案件,也是别人的人生”,在这个过程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真正的优秀公诉人到底是什么样子。

  2014年,组织安排我到公诉部门工作,接到这个通知我可谓是喜忧参半,喜的是终于到了心仪的部门,忧的是担心自己业务水平不行办不好案。就这样,怀着忐忑的心情踏上了我的公诉人之路……

  记得刚开始,一次部门同事间的案件讨论,轮到我发表意见了,我的一句“刚才承办人说得太快,我都没怎么听懂这个案子,不知说什么好”,话音一落,同事们哄堂大笑,我甚是羞愧。好在同事们对我很照顾,将办案经验无私地分享给我,渐渐地,我也跟得上他们的节奏了。

  为了更快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我每天坚持学习,翻阅刑法学书籍,抓住每一次讨论案件的机会,理论结合实践、认真思考。那会儿的我可谓是求知若渴,一方面我将别人汇报的案子当作自己办理的案子去研究,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往往汇报结束,我都会追着承办人去进一步讨论,补充发表意见;另一方面每次检委会研究疑难复杂案件我都要申请去旁听,听委员们从不同角度分析案件,开阔自己的思路,提高办理案件的站位。

  此外,我还密切关注社会热点案件,尤其是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刑事案件。不仅关心案件最终如何定罪量刑,也深刻反思案件背后所折射出来的社会问题及反映的人性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办案格局。

  功不唐捐,后来当同事们遇到棘手的案件主动来找我一起探讨的时候,当我以兼职老师的身份为新人授课时,我知道自己之前的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然而,正当我自信满满的时候,遭受了一次严重打击:2020年全省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中名落孙山。此时的我坠入低谷,我开始对自己的业务能力产生怀疑,甚至意志消沉,那段时间同事们都说,我的笑容好像变少了。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通过总结剖析更加认清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也弄清楚了自己与其他优秀公诉人的差距在哪,知识短板在哪,以后要多关注哪些业务……

  退一步海阔天空,虽然跌倒了,但是爬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尘,与过往说声再见。继续站在公诉席上,兢兢业业地办案,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守护公平正义,成就感也满满。10月份,我再一次以选手的身份与全市刑检同事同台竞技,只不过,之于现在的我而言学习比名次更重要……

  沉舟侧畔千帆过,往日的荣耀与失败,都已不足挂齿。惟有那10年前埋下的种子,早已生根发芽,枝繁叶茂,焕发着勃勃生机。(文 | 刘勇)

  编辑:卢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