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10月26日,为期五天的宿迁市优秀公诉人竞赛圆满落幕,我有幸荣获“十佳公诉人”称号,距上一次获此殊荣已近十年之久。这次比赛我既是选手,又是领队,既是一名老公诉人,又是一名新参赛者。但无论扮演哪个角色,比赛于我而言有付出、有收获、有遗憾、有教训,也切实体会到了“功夫在场外”的意义:赛场上比拼的不仅是挑灯夜战的赛前准备,更是经年累月的实践积累。
比赛:山穷水尽、柳暗花明
接到参赛通知,我的内心五味杂陈,紧张、兴奋、焦虑、不安,种种情绪其实都来源于自己的“不自信”。
相较于十年前的公诉人比赛,现在的比赛模式、比赛规则跟以前是大不相同。
十年前的团体论辩赛制,如今则是单打独斗的形式,通过业务笔试、论文写作、业务答辩、一对一论辩四个环节,全面考察参赛者的法律功底、办案能力、心理素质、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等等;十年前参赛的我还是一名公诉新人,而现在的我踏上了新的赛场,且称自己为“年轻的老公诉人”吧。
知不足而后勇。准备比赛的过程,也是一次全方位审视自己业务能力的过程。理论基础不扎实、运用理论解决实务问题能力欠缺、法律法规缺乏系统性学习、一对一论辩临场反应能力差等等,太多的问题和不足,在短时间内完全解决和快速提升显然不可能。特别是一对一论辩,和我们平时出庭进行的辩论大不一样,更加考验理论功底、法理运用、语言组织和即兴表达,这些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经过持久的训练和积累才能达成的,刚备赛就貌似陷入“山穷水尽”的无解境地。
但比赛也不外乎是一个检验日常工作、办案能力的过程。都说“笔试定江山”,我有幸一直在基层公诉一线工作,十年来办理了上千件刑事案件,对普通刑事案件、职务犯罪案件及经济金融类犯罪案件都不陌生,实践的积累和办案的经验对我而言可以说是一个“制胜法宝”。再加上赛前我对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进行了系统梳理,对刑法理论的重难点,如对共同犯罪、因果关系理论等结合案例做了针对性的复习和练习,这也是我的业务笔试顺利通过的原因。
在短短几天的集训中,我时刻不敢忘记自己肩负“领队”的重任,不仅要带领大家全力以赴备赛、比赛,还要做好选手的后勤保障,团结所有参赛同志,为共同目标而努力拼搏。集训期间,正是有了大家的分工配合、资源共享、互相学习和鼓励,每一位队员才得以全力发挥,取得优异成绩。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如果你想走得快,那么就一个人走;如果你想走得远,那么就一起走”。在我们团队中,大家一起破题立论、自由辩论、一起解疑答惑、加油打气、一起从黎明到深夜……大家一起努力拼搏的过程,种种温暖且幸福的瞬间历历在目。因为有这样一群人,我们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办案:砥砺深耕、笃行致远
办案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不陌生,日常工作就是伏在案卷中,穿梭在三寸公诉席、看守所、办公室,三点一线。但我们的工作绝不是简单雷同,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与众不同。
自2010年我怀揣“检察梦”踏入宿城区检察院大门,我就准备了一本错题集,这本错题集一直跟随我至今,它详细记录了我跟师傅学习办案到独自出庭办案的成长经历。里面有拟制起诉书犯的低级错误、有在法庭出庭时被吊打的惨痛经历,也有就案办案到办案须重法理情理念的转变。已经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无论是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还是办理简单案件,我的审查报告中关于事实认定、证据归纳、法律适用都是总结归纳好的,每个案件要么有一张表要么有一张图,这也是10余年养成的职业习惯,一项项摆出客观、主观的证据、法律适用,直到证据与证据、证据与法律规范之间形成一个能够闭合的“圆”,我才放心地将案件起诉到法院。
正如张军检察长所说,办案须重法理情、公诉不止在法庭、强素质永远在路上,我们每一次终点都是成长的新起点,我们永远在通向目标的路上。
目标:行而不辍、踔厉奋发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每一份成绩的取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公诉人,真的非常不容易。
在我心中,优秀的公诉人是“理论知识丰富、业务过硬、出庭公诉能力强,像妙手神医那样,可以用扎实的理论来解决司法办案中的‘疑难杂症’,站起来能说会道,坐下来能写、能办案”,这也是我们检察队伍专业化建设最基本的要求,要拟制好每一份法律文书,准备好每一次开庭,日积月累方能迎来“高光时刻”。在平凡漫长的日子里,只有保持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接受坚韧不拔的锤炼打磨、汇聚点点滴滴的日积月累,在三尺公诉席上挥洒青春的汗水,我们才能更优秀,才能走得更远。
作为一名公诉人,苦与乐,笑与泪,都付与时光做笑谈。尽管工作繁忙,任务琐碎,但当你像鸟,飞往你的山!能成就你的,并不仅仅是那个山巅,还有你在飞翔时给天空留下的痕迹!(文︱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