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江苏省检察院召开全省检察机关国家司法救助助力脱贫攻坚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我市宿城区检察院办理的杜某辉国家司法救助案成功入选全省五大典型案例。
案情简介
这是一起为因案致贫的民事侵权行为受害人开展多元化帮扶的司法救助案件。23年前的道路交通事故导致杜某辉右臂全部截肢,七万余元执行款多未执行到位,家庭长期困难。
宿城区院采取“民事监督+多元化救助”策略,四措并举开展工作。一是开展民事执行监督,督促法院穷尽执行措施,努力解决杜某辉的实际困难。二是开通残疾人救助绿色通道,联动法院、政法委共同为杜某辉争取到救助资金6.3万元。三是协调多元化救助。与区扶贫办、民政局、残联、慈善总会、乡镇政府和当地村委会等单位,开展综合救助。由区残联为杜某辉申请价值4000元的假肢免费适配项目;民政部门开展临时救助项目;村委会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增加额外收入;扶贫办协调解决扶贫分红救助。四是组建“救助回访和心理疏导小组”,分管领导带队定期回访了解杜某辉及其家人的现实困难和心理状况,安排心理咨询专家面对面为其开展心理疏导,及时跟进各项救助项目的落实情况。
被救助人杜某辉领取司法救助金后已还清因治病、盖房等原因拖欠十余年的两万余元外债;假肢免费适配项目已安装到位,经治疗杜某辉及其妻子身体逐步康复,且救助资金足够支撑后续治疗费用;扶贫办和村委会帮助解决的扶贫分红救助、公益性就业岗位等均已落实到位,每年可为其家庭增收近两万余元,杜某辉现已如期脱贫。
典型意义
本案系宿城区院在办理一起民事执行监督案件中,针对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民事侵权行为受害人开展的“造血+输血”式的司法救助典型案例。
一是在开展司法救助工作中,准确把握救助范围,主动作为、应救尽救。本案被救助人为23年前一起民事侵权行为受害人,宿城区院在办理民事执行监督案件中,突破司法救助多限于刑事领域的“思维惯性”,对无法通过诉讼获得赔偿的民事侵权行为受害人给予更大救助力度,且侵权行为发生时尚无司法救助制度,该院强化担当,及时开展司法救助,以新药解沉疴,为今后办理陈年旧案或者历史积案提供了范例。
二是在实施救助过程中,结合被救助人系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特点,实施精准施救。开展国家司法救助工作既要解燃眉之急,提供经济救助,更要想长远之策,通过与扶贫、民政、乡镇政府、残联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千方百计落实帮扶措施和各项兜底政策,并定期回访,帮助贫困当事人顺利如期脱贫,提高救助效果和脱贫攻坚成果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