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仄的巷落,泥泞的小路,斑驳的木门,当无锡市锡山区检察院检察官带着3万元司法救助金来到刑事被害人丁某家中,简陋的家具显示着主人生活的拮据,而墙上挂着的巨幅毛主席画像,光荣之家的铭牌又诉说着主人精神的富足。
“您在这里签个字,确认救助金发放情况。”在陈旧的餐桌上,检察官正耐心地为丁某办理司法救助的相关手续。
丁某是一起寻衅滋事案的受害人,在一次酒后被无故打伤至轻伤一级。46岁的他是一名退伍军人,本是家中的壮劳力,受伤后只能和妻子一道打零工勉强维持家用,家中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飞来横祸,生活的重担让这个家庭苦不堪言,压力和抱怨在看到刑事判决时“决堤”,因不服对被告人的刑事判决,丁某于2021年初向锡山区检察院提出申诉。
收到申诉材料后,该院承办检察官发现申诉人丁某是一名退伍军人。“不能让曾经的共和国‘守卫者’因案陷入困境。”经进一步审查核实,检察官依职权为丁某启动司法救助程序。
为化解丁某对判决情况的心结,合法合理客观解释法院判决的正确性,6月初,该院专门召开刑事申诉暨司法救助案公开听证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等担任听证员,从第三方视角解读案件。
听证会上,承办检察官针对丁某提出的被告人不是真心悔过,没有积极赔偿,现在的量刑不当等疑虑,结合原案证据逐一作出解释,得到丁某认可。听证中,检察机关提出,考虑到申诉人因案致贫,又是退伍军人,家中有两个孩子要抚养,符合司法救助标准,可以启动司法救助程序。
“丁某的救助金批下来了,我们赶紧给他送过去吧。”为了避免丁某来回奔波,检察官决定上门为其办理申领手续。
当检察官将3万元的司法救助金交到丁某手中,他紧紧握住了检察官的手,哽咽着不知说什么,唯有微微颤抖的手显示出他内心的不平静。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锡山区检察院坚持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在司法办案中融入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用检察温度抚慰因案致贫、因案返贫的被害人提供长效救助帮扶,对城乡低保人群、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人、未成年人、退役军人等特殊人群,加大司法救助力度。上半年该院司法救助对象中,有未成年人9名,智障1名,退役军人1名,外省市籍22名,共计发放救助金15.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