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名为《如何读懂经典》的新书最近在各大售书平台上颇具人气,相较于中文译名,其英文书名更为直白地道出了主旨:“如何跟人讨论你没读过的书。”书中对《追忆似水年华》《尤利西斯》这些“难读”的经典名著,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罗列了其中的典故、名言、经典桥段,还穿插着许多“贴心”小伎俩,手把手地教读者怎样在别人面前谈论一本没读过的书,且不会“穿帮”……用该书广告上的话说,这本书是专门针对“想读总也没时间的人、因没读过的书太多而有焦虑的人、每次翻不到10页就不支倒地的人”,为之提供一套“高效阅读”的方案。
直白点说,就是你没读过经典却用经典显摆自己的方式。正是源于这种阅读心理和需求,这种“速读”类图书的出现,似乎成了一种趋势。这种书其实很多,《一本书读通中外经典》《世界经典名著快读》《一分钟读懂×××》……这些指导阅读的图书,基本以“速成”为主。翻阅这些图书,颇有些类似于以往的“经典导读”,但更为醒目的书名,却透露出一种截然不同的阅读理念:教读者在短时间内掌握名著的精华,从而不用再去“啃”原著这块“硬骨头”。
除了名著内容概述以外,其他一些书也致力于为读者提供花样百出的“高效”阅读方法。譬如《经典名著快读》是将原著作简化改写,把46万字的《简·爱》缩写为每章仅千字左右,篇幅约为原著的十分之一。《10分钟读懂孙子兵法》则是从孙子兵法中抽取一些概念,再用当代商场上的实际案例加以延伸。还有就是,《10分钟读懂孙子兵法》和《10分钟读懂松下幸之助》的作者,都是同一人。
面对如此多的“快读”“速读”“速成”的流行,我们阅读经典著作,是执着于孜孜矻矻的读书文化精神,还是走捷径用“读书速成法”一朝获得阅读真知?这的确给我们带来了阅读的抉择。
“信息快餐化”“阅读快餐化”“速读”“速成”,的确越来越成为一种流行的阅读方式,这种阅读方式其实质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让我们放弃抽象的领悟、深入的思考和精神的对话,一切以“实用”为原则……总之,这无疑迎合一种快速见效、带来功利目的和商业利益的阅读的需求。在这个“速读”的时代,在喧嚣、浮躁的文化环境中,我们正在失去安静、悠闲的阅读心境、从容的“慢读”状态。
然而,这是否就是阅读的本质?其实,林语堂早就给我们描述了“读书的真艺术”:“一个人读书必须出其自然,才能够彻底享受读书的乐趣。他可以拿一本《离骚》或波斯诗人奥玛开俨的作品,牵着他的爱人的手到河边去读。如果天上有可爱的白云,那么,让他们读白云而忘掉书本吧,或同时读书本和白云吧……或许在一个雪夜,坐在炉前,炉上的水壶铿铿作响,一个人拿了十数本哲学、经济学、诗歌、传记的书,堆在长椅上,然后闲逸地拿起几本来翻一翻,找到一本爱读的书时,便仔细地看起来……人们可以完全听从自己的自由兴趣去阅读,去一读再读,他们是多么幸福啊!这是成熟期中所有的心情和美趣的纯粹快感。”
然而,“速读”时代,我们的心中还珍存着这种浪漫、诗意、悠闲的读书生活,这种文化情怀吗?没有了这样的情怀,我们还需要阅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