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铸:回乡不吃政府招待餐
2018-02-28 14:47:00  来源:  作者:张吟丰 雷力川

  图为坐落在祁阳浯溪碑林公园的陶铸铜像

  1908年1月16日,陶铸出生于湖南省祁阳县石洞源乡下院子村(现潘市镇陶家湾村)的一个贫苦知识分子家庭,1926年进入黄埔军校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生忠于革命,忠于党的事业。

  陶铸崇尚清廉,下乡蹲点、检查工作,总是轻装简行,并且事先约法三章:不准迎接、不准请客、不准送礼,还要求身边工作人员督促检查。

  1951年,陶铸在广西胜利完成剿匪工作,由南宁坐火车回武汉,途中在黎家坪火车站下车,第一次回到祁阳老家石洞源。一到祁阳,他就去祁阳中学看望了胞兄陶自强,中午在学校教工食堂就餐。其间,陶铸问陶自强:“这饭菜是你私人掏腰包,还是由公款报销?如果用的是公款,那可不对,这钱就由我支付好了。”陶自强连忙回答:“全是我私人的钱,你就放心吃吧。”陶铸听后说道:“这就好!我们干革命工作,搞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公私分明,分文不苟。”新中国成立后,陶铸先后3次回祁阳,没有吃过当地政府一次招待餐。

  陶铸曾在广州工作和生活多年,其间居住的房子从没更换过。住房维修时,因维修费超过了预算,他将积蓄上交,以补维修款之缺。1960年,陶铸在广东花县调研,有一次早餐县委准备了肉包子和白米粥。陶铸非常生气:“都什么时候了,还给我们吃这些!”说罢,拂袖而去,直到换成红薯和芋头,他才就餐。

  陶铸一生,在公私问题上始终态度鲜明,从来不占公家一丝一毫的便宜。“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这正是他无私灵魂的写照。

  湖南省祁阳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程晖说——

  陶铸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鞠躬尽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留下了很多生动感人的故事。他的光辉业绩和崇高风范,激励着一代代家乡儿女顽强拼搏、开拓奋进,也激励着祁阳县检察院一代代检察人不忘初心、奋勇争先。

  近年来,我们祁阳县检察院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坚持学习陶铸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格,从中汲取精神养分和前进动力,以陶铸《松树的风格》为重要精神传承,提炼出了以“松树精神”为核心的公正清廉、文明博学、忠诚无畏的“祁检精神”,始终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检察工作有了新气象新作为,先后荣获湖南省文明单位、全省检察机关检察文化活动先进单位、全省检察文化建设示范院等荣誉称号。

  (本报记者张吟丰通讯员雷力川)

  编辑:乔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