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戒能慎之,福之根也
2018-02-13 15:19:00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郭树合 宋秀梅
    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他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周武王死后,儿子成王继位。当时,成王的年龄很小,无法执掌国政,天下刚刚平定,周公怕有人发动叛乱,对周朝产生威胁,就和召公一起总摄国政。周公摄政的7年里,制订了根本性典章制度。
  周公摄政六年,成王已经长大,他决定“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但周公并没有因退位而放手不管,他把主要精力用于制礼作乐,继续完善各种典章法规。周公制礼,着眼点不限于诸侯,而是多关注下层庶民,并经常向成王提出告诫,最有名的是《尚书·无逸》。《无逸》开头就讲,知道种地务农的辛劳,才能懂得“小人”(平民)。《康诰》中还提到,做一个最高统治者要知道下边百姓的隐情疾苦,否则就会做出荒诞的事情来。周公举了殷代名君中宗太戊、高宗武丁、商汤之孙祖甲的例子,不是庄严威惧,勤自约束,“不敢荒宁”,就是能保惠小民,不敢侮鳏寡,他们享国都能长久。周公以此告诫后代,不许放纵“于观、于逸、于游、于田(田猎)”,不能宽容自己姑且享乐一下,不能像商纣那样迷乱于酒,否则,就会变乱先王正法,招致人民的怨恨。正如《金人铭》中所写:“毫末不札,将寻斧柯。戒能慎之,福之根也。曰是何伤,祸之门也。”
  孔子把周公的人格典范作为儒家的最高典范,老年时甚至感慨:“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其魅力可见一斑!
山东省曲阜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治国说——
  曲阜城东北里许处的周公庙,亦称元圣庙,为祭祀西周初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周公而建。正殿前的甬道西侧有座《金人铭》碑,记录了周公嘱其子伯禽处事的铭言,也是周公从政的切身体验。这些跨越千年的为政之德、处世之道,至今仍然发人深省。
  近年来,曲阜市检察院以《金人铭》碑为依托,将周公庙确立为检察机关政德教育培训基地,透过石碑上沧桑有力的文字,以儒家文化特有的温润、典雅给检察干警们带来历经千年而熠熠生辉的精神洗礼,引导广大检察干警恪尽职守、廉洁奉公,营造出了“敬廉崇俭,反腐治奢”的廉政文化氛围,为树立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贡献了力量。
  2009年至今,曲阜市检察院连续9年被评为山东省级文明单位。
  编辑:臧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