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负责人张亮与员工杨光合谋写下300万元假借条后,通过起诉骗得优先受偿民事调解书,随即申请执行。经南京市建邺区检察院调查,发现两人涉嫌虚假诉讼。3月20日,建邺区检察院就该案向法院发出再审检察建议,并监督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公安机关以虚假诉讼罪对2人立案,目前1人被批准逮捕,1人被取保候审。
2022年11月,王大姐来到建邺区检察院对检察官说:“你们一定要帮我啊,那个欠我钱的人打假官司,想把他的房产执行款分走……”
原来,2019年7月,王大姐经法院判决确认其对张亮享有150余万元的债权,并申请查封了张亮名下房产。2022年10月,该房产将被拍卖执行,王大姐作为债权人之一申请参与分配。没想到,到半路杀出个名叫杨光的人,拿着一份300万元债权的民事调解书,到法院申请执行优先受偿。王大姐警觉此事不简单,怀疑张亮与杨光通过打假官司而赖掉债务,因此来到建邺区检察院申请监督。
听闻此言,检察官也感蹊跷,杨光的这份民事调解书刚好出现在房产即将被拍卖分配之前,这背后会不会有不为人知的秘密?
办案检察官通过调取卷宗,发现该案存在三大疑点。一是借款合同恰巧在王大姐起诉的前几天,且双方在签订借款合同但未实际出借款项前就办理了抵押登记;二是双方约定张亮按年利率10%标准支付利息,诉讼中杨光却未索要近百万元的利息有违常理;三是诉前调解中双方异常配合,在达成调解协议后又申请法院一审立案,进而获得具有强制执行力的调解书。
为弄清案件真相,检察官围绕杨光诉讼中提供的转账记录调取其往来明细,梳理发现杨光提交的转账记录仅是他们循环转账的一部分,杨光实际并未借给张亮300万元。
经过审查,建邺区检察院认为张亮、杨光涉嫌虚假诉讼罪,监督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刑事立案后,检察官和公安民警共同研究案情,同步讯问多名涉案人员,获取关于虚假诉讼的事实陈述,与客观证据相互印证,案情终于浮出水面。
张亮经营多家资产管理和房产服务公司,因经营不善,自2018年起就因欠债陆续被人起诉。担心自己的房产被法院强制执行,张亮计划找可靠的人冒充债权人,把房产抵押出去后,将来执行时再通过优先受偿保住财产。
2019年1月2日,张亮对公司员工杨光说了自己的想法,碍于情面,杨光同意了。张亮盘算其房产除去贷款大概还值300万,就开始了写假借条、办理房产抵押登记、转账等连环操作。
2022年7月,张亮听说其房产被执行快要分配拍卖款了,就让杨光拿着假借条到建邺区法院起诉,以骗取民事调解书。
张亮本以为其计划天衣无缝,不想被检察官识破。如今,他不但民事债务照样要偿还,还将面临牢狱之灾。(文中人物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