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爷您好!我是滨湖区检察院的工作人员,请问案子的退赔款您最近收到了吗?这几年犯罪分子花样翻新,您可要捂紧养老的‘钱袋子’,别再被坏人得逞哦。”近日,无锡市滨湖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的干警朱卓群给一起养老诈骗案的受害人陈大爷电话回访时,还向他宣传要防范养老诈骗。
“收到了,收到了。唉,那时都怪我轻信‘鉴定师’说我的大清铜币值好几十万,反被骗了5000元……”陈大爷正是被一伙骗子以代拍卖为名拉进了陷阱。
一天,陈大爷在网上看到一则广告,称某公司可代拍卖古玩,便添加了对方工作人员小张的微信号,发去自己珍藏已久的铜币照片。不久,对方便回复称,有新加坡的老板看中了陈大爷的藏品,邀陈大爷到公司面谈。到公司后,“鉴定老师”对藏品赞不绝口,接着,一位自称是“晁总”的人出面商谈,称买家出价65万,但不想走公开拍卖的渠道,只需交5000元费用即可私下交易。
陈大爷转账两天后,对方以到故宫博物院开“出关证明”,证明为“非重点文物”才可进行国际交易,费用8000余元。经思前想后,陈大爷决定签合同付款。在又交了2万元“拍卖纪录”费后,这事儿便没了下文。陈大爷心急如焚到这家公司询问时,发现该公司已停业,人去楼空。
不久,骗子先后落网。原来,2017年在无锡成立的该拍卖公司,晁某负责的“私下交易模式”是公司最重要的“生财之道”。业务员谎称海外买家看中藏品,忽悠受害人到公司由“鉴定师”作“托儿”,以高价诱使客户签订交易合同,以先交部分服务费,交易成功再收余款,以及找新买家、给客户办展览、借送拍卖等借口骗取财物。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经滨湖区检察院提起公诉,黄某等7名被告人分别以诈骗罪被法院判处拘役三个月到有期徒刑六年不等刑罚并处罚金。
通过释法说理,被告人退赔了大部分赃款,并发还到受害老人手中。
“破解‘古董局中局’需要老年人擦亮双眼,要求垫付交易费的十有八九是骗子,要认准有拍卖资质的正规拍卖公司,不要轻信电话网络推销,发现被骗要及时报警处理。”办案检察官朱卓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