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淮阴借力“公益外脑”跟踪评估整改
2022-08-11 11:19:00  来源:江苏法治报

  “马头镇去年7月就回函称,大运河文化遗址马头段河道内非法围网养殖珍珠蚌的问题解决了。到底整改得如何,今年有没有反弹?今天请各位来和我们一起监督,真正让群众知道这种行为是对文化古迹的破坏,保护古运河必须持之以恒。”7月27日下午,淮安市淮阴区检察院召开公益诉讼案件整改修复效果第三方评估会,第五检察部主任任欢在会上如是说。

  会后,参与第三方评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政机关相关人员和检察官助理等驱车来到距离城区15公里的大运河马头段,现场查看的同时,还向当地群众询问在大运河内非法围网养殖珍珠蚌的整改情况,形成专题报告并持续跟踪监督。

  淮阴区检察院于今年3月出台《公益诉讼案件整改修复效果第三方评估实施办法》(下称《办法》)。《办法》规定,第三方评估人员因案选人,一般从最了解案件情况的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相关行政机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团体中,选择合适人员开展跟踪问效和评估。评估时,他们可以作现场勘验检查、专业技术评议鉴定,也可以召开专题论证会、公开听证会,听取社会各方意见;对需要持续性整改的案件,进行跟踪评估,直至修复为止。该制度实施以来,已组织评估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案件32件,整改后达到优秀等次的共18件,整改合格等次的12件,整改不合格需继续跟进整改的2件。

  “公益诉讼检察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是检察机关‘安身立命’的重要新增职能,公益诉讼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党的执政根基。我们开展第三方评估,就是要把这项工作做得实实在在,让检察权为人民服务、为国家服务。”淮阴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刘庆国对做好公益诉讼工作满怀期待。

  编辑:卢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