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省检察院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全省检察机关加强未成年人网络司法保护工作情况。省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席玉峰介绍,面对网络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高发、未成年人涉网络犯罪增多的严峻形势,江苏检察机关多措并举,筑牢未成年人网络安全防线。
严惩网络侵害犯罪,织密防护网。江苏检察机关始终保持对利用网络实施性侵、诈骗、敲诈勒索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高压打击态势。2024年以来,成功指控21件“零口供”网络性侵案,运用技术手段追捕追诉10人,立案监督21件。江阴市检察院通过技术分析锁定分布全国多地的25名被害人的案例入选最高检典型。在保护被害人方面,2024年共开展司法救助900余件,金额超千万元;注重阻断涉被害人隐私信息传播;南京、盐城、连云港等地为被性侵未成年人提供及时心理干预;推动强制报告制度融入网格化管理。
精准帮教涉网罪错少年,力促回归。针对参与电信诈骗、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的涉罪未成年人,江苏检察机关坚持宽严相济。2024年起诉520人,对情节较轻、作用较小者附条件不起诉198人。强化专业帮教,2024年共助力205人复学就业,7人考入大学。严格落实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保障平等就业权利。
协同共治净化网络生态。江苏检察机关积极推动家庭、学校、平台、政府协同发力。督促落实监护保护责任,将网络保护融入家庭教育指导,协同治理学校网络账号泄露未成年人信息问题。压实网络平台主体责任,通过检察建议、风险提示函等,推动平台清理有害信息、规范经营。聚焦源头治理,推动开展“断卡”“净网”行动,徐州推动42家银行建立未成年人账户动态管理机制。
创新普法提升自护能力。全省检察机关打造“苏小蓝”品牌,围绕网络性侵、欺凌、诈骗等风险点,创新研发短视频、漫画等精准普法产品,其中泰州普法剧本《消失的她》、苏州“安全用网指南”等反响热烈。推进法治副校长实职化履职,泰州将网络安全纳入课程并编发自护全书,扬州邗江区手语法治课获评全国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