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用身份证注册公司、办理对公账户,就能包吃包住轻松赚外快?不法分子打着“零风险”“高回报”的旗号,声称办理一个网银账户即可获利7000元。这样的“好事”,让手头拮据的范某心动不已。然而,正是这份贪念,最终将他推向了犯罪的深渊……
对公账户是用于企业之间资金往来结算的专用账户。相较于个人账户,对公账户的资金流量更大,资金频繁流转也不易被监测到,这也导致其被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盯上,成为转移资金、洗钱的重要工具。
2024年8月,范某因经济窘迫,偶然从朋友处得知一条“财路”:只需用身份证注册公司并办理对公账户,就能获得上家提供的7000元佣金,全程包吃包住,甚至额外补贴“辛苦费”。朋友信誓旦旦地保证:“这是帮网红公司洗钱,绝对安全,不会坐牢!”
抱着侥幸心理,范某很快联系到上家。对方将他带至南方某城市,全程“贴心服务”——先是指导他注册了工商营业执照,随后又带他到银行办理对公账户。过程中,上家不仅承担了所有费用,还额外支付了500元“跑腿费”。面对如此“周到”的安排,范某虽隐约感到不安,但想到只需交出网银账户就能轻松获利,便彻底放下了戒备。
短短几天,范某便将公司的营业执照、银行账户、U盾等关键材料悉数交给上家,从中非法获利11810元。他窃喜,以为找到了一条“躺着赚钱”的捷径。然而,他未曾料到,自己亲手交出的账户,早已成为诈骗分子洗钱的“中转站”。
2024年8月27日,某企业财务张会计遭遇了一场精心设计的“真假王总”骗局。当天中午,她被拉入一个企业微信群,群内成员头像与姓名均与公司王总完全一致。因群内昵称、头像均与真实情况吻合,张会计未起疑心。
“王总”在群内要求张会计统计公司账户余额,并以“紧急支付往来款”为由,指示她向某对公账户转账100万元。由于公司此前确有类似操作流程,张会计未加核实便执行了指令。直到真王总收到转账短信询问时,张会计才惊觉被骗,而诈骗群早已将她踢出并解散,遂立即报警。
而张会计转入的账户正是范某此前出售的对公账户。经查,该账户在短短一个月内接收了多笔诈骗赃款,涉案金额高达百万元。
2025年1月,宿迁市宿豫区检察院以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对范某提起公诉。同年1月,法院作出判决,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判处范某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