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同名批发”,备注“下单送同名,教一卡无限注册打水”,当你觉得这只是一个故弄玄虚的QQ账号名时,你就错了。在这个账号的背后,竟然藏着一条黑色产业链,账号的主人手握近900万条个人真实身份信息,从“玩打水”走向了“卖同名”,已经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在体育博彩中,利用不同赌球网站对同一场球赛赔率差谋利,俗称“打水”。因在赌球网站注册账号需要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同时绑定银行卡,赌球又涉嫌违法犯罪,账号在网站用不了几次就会被封禁,赌球者就需要不断注册新的同名账号以匹配先前绑定的银行卡,所以获取同名身份证号码就成为“刚需”。
许某就是这样的赌球者,他通过网上获取、与人交换同名身份证号码等手段,积累了大量的其他个人信息,他将这些信息整理成信息库,并加入大量“打水”群,在群里打广告,称“同名信息,价格美丽,欢迎咨询”。因为许某的定价在每条5至7元不等,性价比较高,慢慢就积攒了一些客户。在谈拢价格后,许某在库里搜索筛选,整理成TXT文档发给客户。
6个月后,许某听闻有人卖信息被抓了,他意识到这是违法犯罪,于是停了1个月,但因存在侥幸心理,又继续做了下去。一来二去,他回头客不少,生意越做越大。
2022年7月,该案案发,经南京市公安局浦口分局立案调查发现,许某拥有个人信息2000余万条,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等,因存在重复信息,经对全体数据进行整体排重,精准认定真实有效公民身份信息近900万条。侦查初期,许某坦白了自己的犯罪行为,但不久他又推翻自己供词,一律回应称不记得。
2023年6月,该案被移送至浦口区检察院审查起诉。浦口区检察院抽丝剥茧、一一比对、层层分析,从资金流向到信息流转,严格审查,验证核实;对遇到的法律问题请教专家,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精准把握案件性质,确保证据链条的完整和全面。
经审查,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初,许某通过某些网站下载信息获取公民同名身份证号码,非法获利9万多元。面对这些证据,在检察官多次释法说理后,许某最终认罪认罚。
2023年7月,浦口区检察院将该案向法院提起公诉。2023年8月,法院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许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许某等人的赌球行为另案处理。
检察官提醒:
在中国大陆境内,只有国家批准的彩票中心参与的比赛竞猜才是合法的,其他的地下博彩平台投注行为均是违法行为。为赌球非法收集、提供、买卖个人信息的同样属于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必将受到法律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