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中午饭点,在苏州市虎丘区某公司工作的“益心为公”志愿者李女士照例打开手机外卖App,下单了一份自己常吃的麻辣烫。让她欣慰的是,与以往外卖塑料袋被简单系扣不同,塑料袋打结处被一个完好无损的橘黄色小标签裹住。这一变化源于苏州市虎丘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案件。
今年3月初,虎丘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的检察官发现,自己点的外卖包装仅仅被简单打了个结,密封效果近乎为零。随后,检察官利用“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征集类似线索。
短短一周时间,他们收到了10余条线索:“我今天中午点的某某馄饨没有封签。”“我这份外卖的包装只用订书机订了一下”……
针对上述线索,检察官展开调查,发现有数十家外卖商家存在外卖无食品封签的问题。这种做法使得各类餐食存在被随意打开的风险,不符合《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江苏省食品安全条例》等相关规定,给配送过程中的外卖食品带来了安全隐患,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网络餐饮服务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3月底,该院与相关主管部门进行磋商,就强化食安封签应用的宣传引导,推动相关平台、商户落实主体责任达成共识。
相关主管部门高度重视,随即开展排查,对涉事的外卖商家给予警告并责令整改,将排查中发现问题的商家列入重点检查对象;约谈外卖平台代理商,要求平台强化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倡导外卖骑手担当食品安全监督员角色;在日常检查时发放、督促使用食安封签,并依法处置拒不整改商户。截至5月底,相关主管部门已发放食安封签2万余份,线上监测入网商户1300多户,对125户可能存在资质异常、虚假宣传、卫生不达标的单位开展线下检查,发现问题单位12户,均已督促整改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