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台市检察院紧扣“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主线,以公开听证为抓手,以“看得见”的方式推动矛盾化解工作,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2024年以来,该院共召开公开听证会63场,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等听证员189人次,群众满意度持续攀升。
领导垂范,听证有力度。坚持“领导垂范、示范引领”,院领导带头主持疑难复杂案件听证,以“头雁效应”激活司法公信力。2024年4月,该院在办理无锡某信用管理公司非法经营案时,与无锡市新吴区检察院建立协作机制,就能否对涉案企业和责任人从宽处理举行公开听证会。会议由副检察长李雪雷主持,创新设置“技术穿透+法律解析”环节,网络安全专家现场解构企业信用修复服务的技术流程与风险节点,主持人据此准确界定、详细阐述技术违法的概念,引导听证员厘清案件脉络,结合法律依据多维论证、精准评议。鉴于本案犯罪情节轻微,检察机关结合听证评议结果依法对涉案企业与责任人作不起诉处理。检察听证既要注重个案公正,又要包容并蓄,以听证促公信,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司法保障,推动信用修复新业态规范化发展。
上门听证,服务有温度。出台“上门听证”工作制度,推动实现“群众少跑腿、纠纷就地解”,传递司法为民温度。东台市南沈灶镇李灶村二村民因农村菜地纠纷发生口角和肢体冲突至被害人手指受伤,经鉴定构成轻伤二级,系一起邻里纠纷引发的轻伤害申诉案,双方积怨多年,心结难解。2024年5月,检察官邀请人民监督员、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听证员赴村民所在乡镇,组织上门听证。现场调解时,听证员采用“创伤叙事疗法”,建立安全叙事场域,在单独房间布置“叙事角”,背对背谈话,降低当事人防御心理,引导双方讲述多年积怨的深层原因,帮助他们重新构建过往经历,彻底释放负面情绪,降低后续矛盾复发的可能性,再引入释法说理,促成双方签署和解协议。通过心理疏导与司法实践深度融合,实现了“疗心”和“解法”的双重效能。2024年以来,该院组织上门听证5次,通过上门听证,解“法结”化“心结”,让法治、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植人心。
多元共治,化解有深度。以多元共治为路径,构建“亲属+”听证机制,通过引入被害人亲属、代理律师、心理咨询师、社区代表等多方力量,推动矛盾化解从“程序终结”向“实质修复”升级。2024年9月办理的孙某某交通肇事不起诉听证案,邀请被害人亲属、代理律师参与。会上,检察官现场展示行车记录仪视频等关键证据,让被害人亲属直观感受案发始末,打消对事故责任认定的疑虑;针对被害人亲属提出的“肇事者未及时报警”的质疑,检察官现场出示通话记录、证人证言,证实事故后犯罪嫌疑人立即拨打报警、急救电话并全程陪护被害人,尽到了救助义务,激发被害人亲属情感认同。邀请被害人代理律师专业解读“不起诉≠不担责”的法律后果,增强释法说理效果,本案最终达成赔偿谅解并作出不起诉处理决定。“亲属+”听证,保障被害人的知情权、监督权,推动矛盾实质化解,促进“法理情”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