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不与群众隔半点儿心   
——走进河北省涉县检察院
2018-09-18 17:33:00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肖俊林

  院情小贴士

  ●恢复重建时间:1978年8月

  ●现任检察长:王俊学(第八任)

  ●干警人数:编制45人,实有43人,本科以上学历42人,员额检察官18人

  ●最高荣誉:全国文明接待室、一级规范化检察室

  8月23日早晨一上班,一对年轻夫妇怀抱着一岁多的婴儿走进河北省涉县检察院控申接待室,反映他们在工作生活中遭受的不公平待遇。

  “坐下来慢慢说。”办案检察官杨洪亮递过两杯水,安抚好他们的情绪,开始倾听记录。检察官专注认真的态度,耐心的释法说理,令两位当事人十分满意。临走时,这对夫妇接过检察官为他们制作的答复笔录后高兴地说:“尽管反映的问题不归你们管辖,你们自始至终没有一点儿不耐烦,真不愧是全国文明接待窗口。”

  当事人所说的全国文明接待窗口,指的是该院连续两次被最高检评为“全国文明接待室”。醒目的奖牌挂在控申接待大厅,既是耀眼的荣誉,也是催人奋进的警示令。

  “来信来访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我们没有理由不做好。”杨洪亮从事控申接待工作四五年,每天早来晚走,接听电话,接待来访,整理线索,调查取证,忙得不亦乐乎,却无半点儿怨言。李某与其兄弟房产纠纷一案,该院审查后认为不符合抗诉条件,李某不听解释,执意要进行申诉,到有关部门反映。考虑到之前双方当事人共同生活多年,存在感情基础,如能达成和解,是最佳的处理结果。杨洪亮针对争议双方不同性格特点和利益诉求,采用单独交谈、亲友配合等多种形式,化解双方矛盾,李某最终服判息诉。

  在接待来访群众时,该院干警巧用情感疏导、释法说理、多方协助、案后回访等“息诉和解四法”有效化解信访矛盾。先在感情上贴近当事人,从语言、态度等细节处着手,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在讲解政策、法律过程中,注重运用生活化的语言,结合群众身边的人和事儿,深入浅出地讲解,让群众真正理解、信服。对于一些棘手、疑难的信访案件,联合相关政府部门、司法部门等共同参与调解,多方协作促成当事双方和解。

  “件件有回复,案案有落实。”该院副检察长李维中介绍,该院建立了首办责任制,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对涉检信访案件从首次办理开始,全程负责,一办到底,并要求接访人员做到“四心三不一推定”,即接待来访热心、倾听诉求细心、解释宣传耐心、解决问题诚心;对不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不一推了之,按照管辖移交有关单位,能当天解决的问题不拖到第二天,能一次接访的不让群众跑第二次;对群众来访诉求在未查清之前,一律实行“有理推定”。1993年,张某因涉嫌贪污罪被该院立案调查,后该院作出免予起诉决定。张某不服,坚持认为自己无罪,先后到邯郸市检察院和河北省检察院提出申诉,省、市院均予以维持。该院成立案件评查小组负责申诉办理工作,他们多次登门走访,了解当事人的诉求,并适时组织召开了由县委政法委主持,人大代表、律师、乡镇干部等参加的听证会。经过多方努力,这起多年的积案最终得到化解。

  涉县地处河北、山西、河南三省交界,是革命老区。抗战时期,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八路军129师进驻这里,创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涉县成为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首府。1941年9月,晋冀鲁豫边区检察处设立,设检察长一人,检察员若干人。至今,检察处旧址还矗立于此。作为革命老区的检察人,该院从恢复重建开始,继承革命光荣传统,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

  “我们一定要继续发扬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光荣传统,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不与群众隔半点儿心。”该院检察长王俊学表示。

  编辑:臧宏年